言情小说笔趣阁 > 泱泱大隋 > 第二章 陶老先生

第二章 陶老先生


陶府距离官道不远,据范遥所知,陶氏是蒋州附近最大的望族之一。可惜范遥并没有听说过蒋州这个地名。陶府规模并不算很大,靠的是诗书传家,平时对待邻里也非常和睦,文化氛围浓厚,据说家中小童亦能识字。

        范遥牵着老牛绕到后院,敲响了后门。不一会儿门便“咯吱”一声开了。

        “老管家,今个您怎么在后院?”范遥看见开门人居然是陶府大管家,不禁有些惊讶。

        “范家小子啊,放牛回来了?没淋雨吧?这不刚下完雨,老爷带着小少爷们来看看荷花。正巧,老爷有些话要问你。”管家把门大开,笑着说道。

        “这是什么情况?我一个放牛娃怎么这么多人要问我?”范遥有点迷惑。

        迈进后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与雨后泥泞不堪的来路形成鲜明对比。隐隐约约能看清错落有致的三重堂宇,虽然高不过三层,红色的漆似乎由于久远的年代而剥落,但这正体现了古朴的沉重的历史感。

        “不知何时能从正门进出,全面领略世家望族的建筑风格。”范遥羡慕地想。

        管家招呼了一声,便有一个小童跑来接过范遥手中的缰绳,领着老牛走开了。

        范遥有些忐忑地跟在老管家身后,推测着陶老先生可能的问题,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兑现对杨昭和少女的诺言。

        穿过中央走廊,一大片湖泊呈现在面前,湖上荷叶田田,一片碧色。

        湖中心小亭中一位老人与几位孩童嬉闹着。想必就是陶老先生了。

        老人正巧看到老管家和范遥进来了,招招手示意两人上前。

        老管家领着范遥走到亭前道:“老爷,范家小子放牧回来了,就是前两天……”

        陶老先生摆摆手:“我知道了。”又和蔼地对范遥道:“范家老二,应该是范遥吧?当年你的名字还是你父亲让我帮着取的呢,听说你跳河了?有什么冤屈说给老头子听听?”

        范遥正观察面前的老先生,老先生养生方面做得很好,虽然谈不上鹤发童颜,但发间仅有些许白丝,若非知道老先生已有七十许,光看外表肯定以为不超过六十。

        听到老先生问话,范遥心里有些奇怪老先生为何有此问的同时也在犯愁,几日之前掉河里的非此范遥,怎么传到这就成跳河了,更不必说跳河的理由了,询问兄嫂也避而不谈。

        范遥低下头眼睛四处乱转,正巧看到暴雨后上涨的湖面。灵机一动:“最近连日下雨,小子当时是为了观察河水有没有暴涨威胁到村庄的可能性。不慎跌落河中。”

        老先生闻言看着湖面上升的水位也皱起了眉头,“难得你有心,前段时间滴雨不降,最近又连日暴雨确实不妙,旱灾防涝,这扬州总管不好好防患于未然,还想着让各县修志,召集名士整理典籍,沽名钓誉,博得圣上欢心。”

        见老先生主动提起这件事,范遥马上插嘴道:“老先生这话有失偏颇。”

        “哦?”老先生好奇地问道,“小子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且不论总管大人已经征用民夫开始疏通河道,修高堤坝,家兄便已前往服役。”范遥顿了顿,观察老先生的反应。老先生似乎不知道这件事,看了管家一眼。

        管家点头示意确有此事,“为何老夫确却是不知?”老先生沉声道。

        “老爷,这件事官府并没有要求我们出力,我们强行加入是不是有笼络人心之嫌?”管家连忙说道。

        “哼,我们用得着笼络人心么,也不知这个朝廷又能维持多少年,这乱世真真是够了。”老先生很明显对这个朝代也不是很看好。

        “老爷,慎言!”管家慌忙地劝说。

        老先生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下去做事吧,把烨儿和珏儿也带下去。”管家依言带着两个孩子告退。“小子,你还有下半句呢?”

        “防范洪灾固然重要,但是整理典籍却也举足轻重,如果说防灾是民生,著书便是民智。总管大人即使是沽名钓誉,老先生也应当主动参与,在官府的压力下,必然有名士承受不住站出来牵头。到时陶家进则为旁助,退则失名望。江宁县志没有陶家还能成志么?”范遥连劝带捧。

        “江宁县志无陶家自然不能成志。”老先生傲然说道,“但是陶家何时想修志都行,不必由官府逼迫。”

        “先生此言差矣。小子知道先生是怕本朝维持不了多久,这次在官府的号召下轻易加入,会被下个官府打压,但是先生可曾想过,若是积攒足够多的民望,令官府都不能轻易动陶家呢?与老管家的考虑正好相反,小子认为,陶家不是不能笼络人心,而是要更多地笼络人心,至少要在江宁这片地上,陶家不惧任何势力的胁迫。不必想任何势力低头。”

        “先坐下。”老先生听完,示意范遥坐下,皱眉沉思起来。

        良久,范遥看着西下的夕阳渐渐接近地平线,不由得想起家来。正待要告辞,老先生开口道:“范家小子,几天没见,如此伶牙俐齿。”

        “先生过奖了。”虽然这么说,范遥确是面带得色。

        “但是民心真的有这种力量?我陶家若带头,固然能够大大地提升本县声望,但是却容易与其他世家产生裂隙,难道不会偿失?”老先生还是犹豫不决。

        范遥略一思考,“世家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家是建立在百姓身上的,而不是其他世家身上。老先生请三思。天色不早,小子暂且告辞。”

        荀子的这句话在李世民之前似乎都没有人重视过,这个时代还没有意识到民众的力量的缘故吗。见老先生又陷入了沉思,范遥耸了耸肩,转身穿过中央走廊,走出了陶家大院。

        回首看着被夕阳的余晖映照呈现橘红色的院墙,高耸的竹楼瑰丽的模样。对比一下贫困的家和自己放牛娃的身份,不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握紧了双拳。

        “大哥,嫂子,我回来了。”迈进家门,范遥迫不及待地喊道。

        “瞎喊什么。你大哥还没下工呢。”从厨房里传来嫂子的笑骂。

        “今天这么晚?”范遥感叹一声,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子边手指蘸了点水写写画画。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浑身湿透还有不少泥点子的汉子走进屋来。“哥,暴雨的时候没地方避雨么?赶紧换身干燥的衣服,小心着凉。”范遥匆忙用手抹掉水渍,站起来道。

        “没事,下暴雨的时候正巧离工棚有点远,被淋了一会儿。下工之后又绕路去看看了田里的长势,这才回来晚了。”范远走进里屋边换衣服边回答。

        范远换完衣服来到桌边坐下,看到范遥面前那一摊水渍,揉了揉范遥的脑袋,“小遥又有什么新想法了么?前两天你教我做的那个…那个翻斗车不光是村里的大家,甚至连监工都夸赞了呢。”

        “哎呀,我年纪不小了,别老摸我头。”范遥不满地推开了哥哥的手,“现在还只是一些想法,有些东西找不到替代品。”

        “干了一天活,到家还想着干活,赶紧吃饭,吃完早点睡。”大嫂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从厨房端出饭菜说道。

        范遥朝哥哥挤了挤眼睛,埋头吃完饭,匆匆回自己房间。借着仅存的一丝光明,在地上写写画画。为了省下油灯的费用,一到天黑只能上床睡觉。正巧过惯了晚睡晚起生活的范遥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根本睡不着,不想出点什么帮助这个家庭减轻负担太对不起大哥的幸苦了。

        天终于完全黑了,范遥不得不把自己丢上床铺。努力地闭上眼,古代的夜晚,没有奔驰的汽车,没有掠过的飞机,更没有家电运转的噪声,除了村头黄狗的几声呜咽,绝对寂静。但不知为何,在这样的夜里,范遥没有丝毫睡意。

        “远哥,你不觉得小遥自从醒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么,”隐隐约约传来嫂子的声音。

        范遥心中一惊,暗道,女人的第六感真可怕。不由得集中精神想听听大哥的回答。

        “没有吧,是不是你想多了?”

        “妾身嫁过来也快一年了,说的难听些,之前小遥没有这么机灵啊,虽说不笨,但是整个人一直很木讷。你不觉得最近突然变的开朗聪慧起来了?”

        “毕竟是范家的种,范家的人一定会出人头地的。”范远明显是随口敷衍。

        “哎呀,说正经的呢。”

        “别闹了,早点睡吧,今天这雨一下,河水又涨了不少,明天说不得要抓紧时间干活了。地里的水勉强排出去了,还要早起去看看,小遥变聪明懂事了难道不是好事么,你就别操那些闲心了。”言毕,又安静了下来。

        “大哥,虽然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但是多谢你这么信任我。”范遥默默地想道,“水位又上涨了,看来要抓紧时间了,但是这个方案仅靠大哥不行啊,必须见到高级点的官员才有机会实施,不知明日老先生考虑得如何了,能不能经由老先生转告一下方案呢。”

        不知过了多久,思考过度的范遥终于沉沉地睡了过去。


  (https://www.yqxsge.cc/html/57/57503/37114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xs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