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笔趣阁 >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 第225章 李治泰山封禅

第225章 李治泰山封禅


【而第二拨人就是李绩这些新兴的势力,他们赞同废除王皇后。】
  【其实就是为了打压关陇集团。】
  【从表面来看,是武则天和王皇后的交锋。】
  【其实不然,里面牵制的皇权和家族利益太多了。】
  【所以有人说,王皇后只是李治对付关陇集团的牺牲品罢了。】
  【之后长孙无忌等人被赶出朝廷,那些关陇集团彻底土崩瓦解,从整个事件来看,是不是太连贯了,都对李治的皇权有利。】
  【王皇后可不单单是被废除,她和萧淑妃还以涉嫌鸩毒皇帝的罪名被打入冷宫。】
  【她的族人也多数都被流放了。】
  【最后王皇后和萧淑妃是被武则天奉命干掉的。】
  【两唐书上都记载是武则天残忍杀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真假咱们先放一块。】
  【王皇后毕竟是皇后,哪怕是废皇后。】
  【李治不说杀,谁敢杀。】
  【皇帝在宫中的耳目太多了。】
  【武则天要是敢把废皇后和萧淑妃制作成人彘。】
  【皇帝能容得下她武则天。】
  【当然这些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按照两唐书的记载,肯定会被它公布出来,至于真假,全凭个人。】
  后世实时弹幕——
  “杀王皇后和萧淑妃一定有,至于残忍折磨后再杀,除非武则天的女儿,真是被这两人害死的,要不然没动机。
  杀了就是。
  残忍折磨必须有很大的恩怨。”
  “两唐书是官方记载的历史,因为它属于官方记录。
  所以被大众承认。
  但是有些历史并不一定是真的。”
  “王皇后和萧淑妃,是李治赐的白绫。”
  “回复楼上: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是被武则天骨醉折磨而死。”
  “回复楼上:旧唐书不是这么写的,新唐书隔了几百年,至于资治通鉴是宋写的。”
  “这么跟你们说吧,李治是实权皇帝,这点没有任何争议吧。
  武则天要是敢这么残忍杀王皇后和萧淑妃,李治都不会放过她。
  这可是给李治生了三个娃的。
  废杀王皇后就是李治皇权和世家大族的斗争仅此而已。”
  “李治最大的黑点就是把武则天捧得太高,如果只是贵妃留个王皇后制衡,也不至于江山改姓。”
  “回复楼上:但凡你读过一点史书就说不出这句话。
  王皇后身后的娘家人势力太大了。
  让李治这个皇帝都忌惮的存在。
  你还让王皇后制衡武则天。”
  “说白了就是李治打压关陇集团,玩的政治手段,拿武则天当幌子和打手,打压关陇集团,一旦失败还可以甩锅。”
  “不管是什么理由借口,都掩盖不了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事实。
  李治可以算是亡国之君了。”
  “回复楼上:你说武则天以周代唐,是事实。
  不过武则天后来以皇后名义和李治合葬。
  把皇位归还给李唐,所以武则天时期的武周也被认为是大唐。
  这么说来,李治并不是什么亡国之君。”
  秦朝。
  始皇嬴政说道:“怪不得寡人先前看南北朝,甚至是隋朝隋炀帝时期。”
  “关陇集团还如此势大。”
  “怎么到了唐朝没有多大动静了。”
  “寡人还在想,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这些豪门世族该如何处理。”
  “这李治就开始铲除关陇集团了。”
  “这么一看的话,一切就说得通了。”
  公子扶苏若有所思道:“大的格局方面,确实应该是李治找的机会铲除世族门阀,要不然这也太巧了一点。”
  “至于儿女情长,不值一提。”
  “谁杀了谁,对国家社稷上都没有什么影响。”
  帝王空间。
  李渊摩擦着胡须,诧异道:“二郎,此事你如何看待?”
  “如果李治真的是想要铲除士族门阀。”
  “倒也是能说得通了。”
  李世民沉声道:“士族门阀尾大不除确实是个祸害。”
  “我在的时候。”
  “这些世族门阀不敢做什么。”
  “但是李治不同。”
  “要不然也不会在他登基之后,短短时间就发生了好几次起义军和谋反案。”
  “估计李治也是怕了,才对这些门阀世族主动出手。”
  “天下太平自然是相安无事。”
  “可若是天下再有几起起义大军,难保这些士族门阀不会趁乱造反。”
  武周。
  武则天冷冷道:“原来历史是这么记载的朕。”
  “果然,朕最后还是以皇后名义和高宗皇帝合葬。”
  “这一点,朕早想过了。”
  “也好啊!大唐延续了,高宗皇帝他就不是亡国之君了。”
  【在李治废王皇后后。】
  【长孙无忌自尽,关陇集团彻底土崩瓦解。】
  【李治牢牢把权力握在手中,也干出了一番名堂。】
  【比如东突厥被灭后,西突厥崛起叛乱,李治派人平定,而且他在位期间还加强了对西域各国的统治。】
  【但是好景不长。】
  【李治得了病。】
  【时常头晕目眩,身体各种不适,还会偶尔的半身发麻瘫痪。】
  【这个病,还无法根治。】
  【这样一来,李治就无法处理朝政了。】
  【也是这个时候,武则天脱颖而出。】
  【武则天帮助李治处理朝政得体,李治身上的负担也少了一些。】
  【最后李治实在是顶不住了,于是把上奏的奏折都让武则天来处理。】
  【渐渐的武则天走到了幕前,参与了和大臣们的沟通。】
  【武则天在深入了解国家大事之后,提出了十二条谏言。】
  【这些可都是仁政。】
  【于是武则天被百姓们大加赞赏。】
  【这时高句丽内乱。】
  【李绩想要征讨高句丽,完成李世民的遗愿。】
  【李治准了。】
  【并且想要自己御驾亲征。】
  【被武则天劝阻。】
  【李绩成功灭了高句丽后。】
  【大唐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对内有永徽之治,对外战绩斐然,还灭了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灭掉的高句丽。】
  【有此功绩,李治也去了一趟泰山,封禅!】
  【因为李治的生病,武则天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甚至达到让李治都忌惮的地步。】
  【对此,李治也做出了措施。】


  (https://www.yqwxw.cc/html/70512/70512271/101007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wxw.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