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笔趣阁 > 全民修炼在清朝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对付李仙的后手

第三百三十三章 对付李仙的后手


“你一点都不相信中国皇子的情报,是吧?”璞鼎查无奈地说道。

        广东这边的英国军队有非常奇怪的理论,就是认为所谓的中国政府军和中国叛军之间的矛盾其实是装出来的,有意演给英国军队看的。

        更激进的甚至认为中国政府军的种种做法就是要骗英国军队一起上阵作战,然后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给英国军队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

        只是,这种说法过于离奇,无法被北上的英国军队接受,就是见多识广的璞鼎查总督也不可能认可,只能当做是留守军队承受巨大伤亡后的疑神疑鬼了。

        说实话,璞鼎查不相信会有人如此处心积虑地谋算英国,特别是在中国的皇子刚刚用巨大而愚蠢的伤亡证明中国政府对消灭叛军的急切性以后。

        “我理解您的担忧,阁下,但在那之前,还是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吧。”璞鼎查只能用职责压迫这位不怎么听话的下属了。

        “我将履行我应尽的义务,但我保留我的看法。”约翰想了很久后回答,同时还深深地叹了口气,似乎对这场战斗的进展很不看好。

        牛栏岗阵地固然很坚固,但如果把阵地当成一座隐形的城堡来看,真要打起来,也不是完全无法可想的。

        按照欧洲的战法,遇到坚固的要塞城堡,先是从四处堵住物资和人员输送渠道,然后把护城河的水排干,再挖着堑壕一点点推进,等堑壕跟城墙足够接近后,就派炮兵推着炮进入堑壕,然后向城墙射炮弹,把守军的火炮压制和毁灭,再用实心炮弹毁掉城墙,最后派步兵攻上去。

        这一套复杂而行之有效的战法在欧洲相当流行,在火炮威力不断提升,炮弹重量进化到三十磅炮和六十八磅炮后,几乎没有城墙能承受炮弹的洗礼,最后直接导致城堡时代的没落,使得以排队枪毙战法为主的野战成为战争的主流。

        虽说三元里守军的堑壕战术很新颖,但只要清军和英军这边依靠人力上的优势,从堑壕守军火炮射程外开始挖堑壕,一点点推进,然后跟三元里守军进行近身战斗,还是有很大的概率能占领这个阵地的。

        当然,如果仗着兵力充足,从多个地方起攻击,让三元里守军顾头不顾尾,那就更好了,至少璞鼎查和约翰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这样一来,在短短两三天内就占领这座阵地,获得大量物资,然后用来对付回师来援的李仙主力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英国军队这边提出这样的建议,六皇子这边听到后,脸色却铁青了起来。

        “英国人是不是打定主意磨洋工,敷衍我们了?”六皇子愤怒地低吼。

        “这帮该死的洋鬼子。”他身旁的幕僚同样感到愤怒,觉得这些洋鬼子实在太过分了。

        以六皇子等人的见识,先前看到英军打得很热闹,但双方的损失却很少,自然会认为英国人没出全力,只是在敷衍己方。

        “要不要派人去申斥他们一下,让他们多出点力?”幕僚建议道。

        六皇子想了想,否决了这个提议。

        “还是算了吧,人家好歹射了那么多炮弹,我们还不好说他们。”六皇子叹了口气说道。

        “只是,我们本来指望在这里战决,占领整个三元里,然后去进攻失去基地,心神慌乱的李仙军队,看来是不行了。

        只希望我们先前布置的手段能挥作用,给李仙那边造成足够的损失。”

        须知李仙不知道六皇子和英军早有勾结,早就带着主力七千兵马到虎门那边去了,此时还在数十里外。

        不过这边打了起来,李仙这边早晚也能得到消息,然后明白过来自己被清兵和英军给涮了,到时回兵来援是必然的。

        虽说六皇子和英国军队先前也安排一些散手对付李仙的主力,想趁着李仙这边消息不通的空当给人来个狠的,但毕竟不是很保险,如果不能给李仙主力造成足够多的伤亡,后面就会就会多很多变数。

        六皇子和英国军队指挥官在实际情况的逼迫下改变了下作战方略,然后突然又忧心忡忡起来,不知道先前派去对付李仙主力的手段,能否取得应有的战果。

        另一方面,李仙却不会料到自己只是离开三元里一天,清兵和英军就会急不可耐地攻击三元里根据地,而是按照约定带兵到东莞郊外的虎门镇一带。

        说到虎门炮台,一般人以为这是一处比较重要的大型炮台,但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

        虎门炮台并不是独立的炮台,而是分布在珠江两岸的一系列炮台群落的总称,共有十一处炮台,林则徐在的时候曾在这十一处炮台布置三百多门大炮,还配合建造各种防御设施。

        具体来讲,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三道防线。

        此外,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两排,大铁链三百七十二丈,阻截敌舰。

        在广州之战生前,英军就打败虎门炮台的清国守军,并派兵驻守,一直到现在。

        一旦这些炮台重新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进出广州的英国军舰都要受到炮台的威胁,约翰等人率领的英国军队有被全歼的可能性,因此这个炮台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更重要的是这毕竟不是一处单独的炮台,而是坐落在珠江两岸的炮台群落,炮台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互相支援并不容易,整个虎门炮台群落的英军守军约有数千人,但具体到单个炮台,可能只有数百人。

        当初李仙把进攻的重点放在虎门炮台这里,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三元里军队和清军真能精诚合作,那就能集中优势兵力围攻一个个独立的炮台,挥武者们特种作战能力的余地也更大,可以用更少的战损取得较大的战果。

        按照出前的约定,李仙的部队六月十三日出到达虎门镇,六月十四日进入约定的攻击位置,并在六月十五日起攻击。


  (https://www.yqxsge.cc/html/98/98166/186661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xs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2.yqxsge.cc